时间:2017-04-25 09:11来源:未知 作者:编辑03 点击:次
这是第10个北京买房故事
关键词:“天价学区”
1
预算千万的学区房买家
徐可至今记得那个被打击的瞬间:
“姐,你大概有多少预算”
“1000万。”
“姐,你还考虑其他的小区吗”
徐可愣在了中介门店里,时间和空气似乎一起停滞了,她变成一只被抽离水面的金鱼,张大了嘴,却无法呼吸。
那是今年3月的一个周末,徐可带着5岁的孩子在海淀万柳附近上课。天气很好,等趁着孩子的工夫,她找了辆摩拜在附近兜兜风,顺便看房。
她主动筛掉了那些看起来就很贵的小区,比如著名的万柳书院。作为北京最有名的豪宅之一,小区里外都透着贵气。她在小区门口咂摸了几秒,果断闪开。
【万柳书院外景】
骑到一个叫万城华府的小区前,徐可眼前一亮:这里兴许差不多,看起来接地气,肯定不是显贵阶层扎堆的豪宅。
她把车停在最近的一家中介店门口,进去询价。她现在在北五环外的房子是老公婚前购置的,预计能卖出1000万。原本以为报出这么高的预算,中介小哥会高兴地立马带看,结果发现,自己想多了。
原来,这个看起来接地气的小区也是豪宅。中介告诉她,万城华府当时在售房源里没有小于300平米的小户型,均价在15-16万,总价都在4000万以上。
【万城华府外景】
徐可突然就泄了气。
中介开始推荐附近的蜂鸟社区,40平米的开间,800万,可以上中关村三小新校区。
但徐可提不起兴趣,先不说小区以一种羽毛绚丽体态轻盈的鸟命名是多么奇怪,单是想想3口人挤在40平米的开间,还要掏上800万,她就无法接受。
离开的时候,徐可骑车经过了中关村三小,“学校看着是真好啊,可惜我家小朋友去不了”。随后,她开始懊恼:为什么没在2009年就来万柳看房
那是徐可研究生毕业的第三年。在父母的支持之下,她在亚运村买了间一居室,房龄8年左右的老小区,均价2万。
选在亚运村的原因主要是朋友推荐。作为北京较早的成熟社区,那里交通便利生活方便。但徐可的买房决定还是被当时的同事笑话了:
“你脑子秀逗了吧四环外的二手房还那么贵”
徐可只能安慰自己,好在买的是小户型,就算哪天跌到1.5万一平,赔得也不算多。她怎么也没想到,7、8年之后,小区单价会蹿到10万一平。
2
一路错过的好学区
买亚运村房子的时候,她是考虑过学校的——小区附近就是陈经纶朝阳学校,这是朝阳区最好的学校之一了。
当时她还没有结婚,有朋友笑话她想得太远,男朋友也不屑“谁会上这烂学校”,但她需要安全感,还是买了。
徐可只是把它作为后路,在她眼里,这是“家门口的破学校”。她还会努力把孩子送进更好的学校。在2009年,这个目标还可以通过花钱买学位的方式去实现。
至于房子,徐可觉得,居住条件、交通才是应该优先考虑的。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学区房的概念越炒越热。最初,五道口华清嘉园10万一平的新闻还能被热议几天,后来,随着西城区文昌胡同学区平房46万一平新闻爆出,加上去年房价飙升,更多的老破小沾上学区动辄就卖十几万一平,渐渐地也不稀奇了。
徐可婚后就住进了老公早早在北五环外购置的房子,房子很好,但没有好学校。
她焦虑,但内心又有骄傲,无法接受为了学位,去买一套没法住的老破小房子。
她身边倒是不断有买破学区房上车的案例。
有朋友2011年在五道口买了套不到200万的学区房,徐可觉得他疯了:那么破的房子也敢要
2024年年初,又有朋友在西城德胜学区买了套单价9万的老房子,价格更高却更破。“那房子破得真是没法看”,徐可记得,朋友去装修时敲开墙面,发现墙体红砖已经酥了,埋在房子里的破旧老水管,也需要全部更换。
徐可一直没有出手——2015年10月曾经是她最想换房的时候,但她害怕踏空,坚持要买到新房再卖旧房,赶上中介不太靠谱,最终没有买成也没有卖成。
这也成为徐可心里的一个疙瘩。经历了2024年的暴涨后,朋友在德胜学区的房子均价已经涨到15万,她开始更加质疑自己,内心动荡惶恐,总觉得自己做错了。
这种感觉很糟糕。
3
放下的学区执念
徐可对好学区的执念源于自身经历。
虽然生长在高考大省,但徐可的小学中学都是当地很一般的学校。作为年级排名前几的学霸,她一路顺风顺水,考入了全省最好的高中。
然后打击就来了。曾经的优越感荡然无存,“我以前总觉得,脑子里内存是过剩的,学校里没那么多东西可以让我吸收”,但进到高中,身边都是牛人,徐可的名次一下就滑到了300多名——整个年级也就550人。
在这所学校,年级排名直接对应能上的大学等级。比如前200多名是能考上一本,前400名是能考上二本的。
最糟糕的时候,徐可考到过400多名。巨大的落差险些把她击垮。“人生观、自信全部被碾碎了”,高中以前,她一直觉得自己特别优秀,将来是要去念清华北大的。残酷的现实却打了脸:那不过是井底之蛙的幼稚想法罢了。
这一切,父母并不知情。
徐可咬牙扛着,最终把成绩赶了上来,考入985,又顺利出国读硕,毕业后回国进外企工作,活成了“别人家孩子”的模样。
但她偶尔会想:如果小学起步是好学校,从小就对自己实力有更清晰的判断跟认知,或许就不用经历高中的那段黑暗煎熬了。
她不希望孩子再重复自己当初的路。一所好小学,是她想给孩子的礼物。
但现在看来,这个礼物似乎有点难了。
317新政之后,徐可买学区房的门槛又被提高了。她名下有过房产,再买就是二套房,需要80%的首付——比如她此前看上的万城华府,现在想买,首付至少3000万以上了。
她只能放弃。孩子明年就要上小学,就算卖掉五环外的婚房跟亚运村的旧房,她也没法变出那么多钱。
实在不行,就还是陈经纶朝阳学校吧。她安慰自己。
虽然北京市新出的“多校划片”政策,让她心里有点不踏实。根据新政,小朋友入学方式,不再是一对一划片,而是一个小区对应几所学校。这意味着,孩子可能上陈经纶朝阳学校,也可能被分到其他差学校。
但,也就只能这样了。做下决定之后,徐可的焦虑似乎散去了些。
再回望被换房折磨的这几年,尤其是房价暴涨的2024年,她偶尔会觉得荒诞。
似乎所有的人都在聊房子,比如她的同事们。身在外企,大家的学历跟收入普遍比较高,但中午吃饭时,聊得全是房子,她粗略一算,发现居然8成以上都有买房或换房的需求。
更奇怪的是,似乎谁也不开心。
买完房已经升值的人会懊恼:当初怎么没多买点为什么要傻到付全款
已经从房市中赚钱的人会说不踏实:这跟自己辛勤劳动取得回报的成就感完全不一样;
至于等着买房结婚的人,自然是看着飞涨的房价愁到吃不下饭。
房子,已经超越了孩子、婚姻跟事业,一度成为大家最关注的话题。
徐可为自己解开了枷锁,但轻松之余,她总有种隐隐的预感:万一将来孩子过得不顺利,她肯定会抱怨自己,当年为什么没有去尽全力,为他换到好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