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司拥有所有研究报告产品的著作权,我们从未通过任何第三方平台代理销售或授权其开展业务咨询。当您购买报告或咨询业务时,请认准“博研咨询”,及官方网站市场调研在线(www.cninfo360.com)。若要进行引用、刊发,需要获得博研咨询的正式授权。
- 报告目录
- 研究方法
电子政务云是指利用云计算技术,为政府提供高效、安全、灵活的信息技术服务的一种新型政务信息化模式。通过将传统的政务信息系统迁移到云端,电子政务云能够实现资源的集中管理与优化配置,降低硬件投入成本,提升数据共享效率,并增强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中国电子政务云市场发展迅速,已成为推动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引擎。中国电子政务云市场规模已达到约12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6%。地方政府对电子政务云的需求尤为旺盛,占整体市场的72%,而中央政府及垂直部门的需求占比约为28%。从区域分布来看,华东和华南地区凭借经济发达和技术基础优势,占据了全国近60%的市场份额。中国电子政务云行业呈现出以下特点:随着“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数字政府建设的目标,各级政府对电子政务云的投资力度持续加大,尤其是在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应急管理系统等领域。技术升级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正逐步融入电子政务云体系,进一步提升了政务处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安全性和隐私保护问题受到高度重视,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如《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促使厂商加强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能力。当前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在推进电子政务云过程中存在重复建设、资源整合不足的问题;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共享机制尚未完全成熟,导致信息孤岛现象依然存在。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国产化替代需求日益迫切,这对国内厂商的技术研发能力和生态构建提出了更高要求。展望中国电子政务云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预计到2028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0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CAGR)将达到18%左右。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趋势:政策支持将持续深化,国家层面将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推动电子政务云向智能化、精细化方向发展;技术创新将加速落地,边缘计算、量子通信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将为电子政务云注入新的活力;行业标准体系将逐步健全,有助于规范市场竞争并促进良性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未来电子政务云的发展还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社会效益。例如,通过打造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和一站式服务平台,简化民众办事流程;通过引入智能客服机器人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提升政务服务的响应速度和精准度。绿色低碳理念也将被纳入电子政务云建设考量范围,通过优化数据中心能耗管理和采用可再生能源,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中国电子政务云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应用日益丰富,但同时也需要克服资源整合、数据共享等方面的难题。在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共同作用下,电子政务云将为数字政府建设和智慧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报告导读:
政务云即运用云计算技术,统筹利用已有的机房、计算、存储、网络、安全、应用支撑、信息资源等,发挥云计算虚拟化、高可靠性、高通用性、高可扩展性及快速、按需、弹性服务等特征,由政府来进行主导,企业构建运行的综合性服务平台。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持续成熟,政务云已发展成为了电子政务行业重要的细分领域之一,政务云进一步被国家明确为政府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自“十三五”规划后,政务云市场的建设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2024年,我国政务云整体市场趋于成熟,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236.1亿元增长至939.4亿元,其中,政务专属云凭其安全合规的优势,以663.3亿元持续领跑,年增长率达19.0%,占政务云市场的70.61%;政务公共云172.4亿元,占18.35;政务云运营规模103.7亿元,占11.04%。预计2025年我国政务云市场规模将达到1072.2亿元,其中,政务专属云规模约755.3亿元,占政务云市场的70.44%;政务公共云规模约194.8亿元,占18.17%;政务云运营规模122.1亿元,占11.39%。
基于此,依托博研咨询旗下政务云行业研究团队深厚的市场洞察力,并结合多年调研数据与一线实战需求,博研咨询推出《2025-2031年中国政务云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本报告立足政务云新视角,聚焦行业核心议题——变化趋势(怎么变)、用户需求(要什么)、投放选择(投向哪)、运营方法(如何投)及实践案例(看一看),期待携手行业伙伴,共谋行业发展新格局、新机遇,推动政务云行业发展。
观点抢先知:
行业定义及分类:政务云即运用云计算技术,统筹利用已有的机房、计算、存储、网络、安全、应用支撑、信息资源等,发挥云计算虚拟化、高可靠性、高通用性、高可扩展性及快速、按需、弹性服务等特征,由政府来进行主导,企业构建运行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预防发生重复建设和政府各部门业务可以协同发展。根据牵头单位的不同,政务云可划分为综合政务云和行业政务云两类。
行业优势:相较于传统电子政务,政府云计算则解决了其各种痛点,具有节省经费、提高效率、信息互通、保障系统安全、进行政府智慧化转型等优势,推动政府信息化发展。
政务云架构:典型的政务云架构自下而上分别为基础设施层、平台支撑层和业务应用层,并有安全体系和运维体系提供统一的信息化支撑。上游基础设施层包括计算、网络和存储等基础设施;中游平台支撑层提供标准化的开发、测试和运行环境,建立不同部门间的数据交换共享能力,下游业务应用层为各类电子政务应用,政府和公众可以通过网络获得而无需安装独立软件。
行业政策:国家高度重视政务云行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如《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政务云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征求意见等,为政务云行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各地方政府也在密集地发布政务云计算平台、公共服务采购等政策。
市场规模: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持续成熟,政务云已发展成为了电子政务行业重要的细分领域之一,政务云进一步被国家明确为政府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自“十三五”规划后,政务云市场的建设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2024年,我国政务云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236.1亿元增长至939.4亿元,预计2025年我国政务云市场规模将达到1072.2亿元。
细分市场格局:2024年全国政务云整体市场趋于成熟,其中,政务专属云凭其安全合规的优势,以663.3亿元持续领跑,占政务云市场的70.61%;政务公共云172.4亿元,占18.35;政务云运营规模103.7亿元,占11.04%。预计2025年,政务专属云规模约755.3亿元,占政务云市场的70.44%;政务公共云规模约194.8亿元,占18.17%;政务云运营规模122.1亿元,占11.39%。
竞争格局:政务云巨大的市场空间以及其在未来政府信息化、数字化领域的核心地位,引得运营商、IT厂商、互联网企业等争相发力。2024年中国政务云市场格局稳定,基础设施依然占据主要份额。政务专属云市场,华为在政务专属云的规模占据25.5%的市场份额;浪潮以23.3%的份额位居第二;政务公有云市场,中国电信市场份额为26.10%,位居第一;政务云运营市场,浪潮市场份额为23.90%,位居第一。
市场趋势:未来,随着Al与云原生技术在政务场景的深度融合,中国政务云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底层基础设施的国产化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政务云服务运营市场规模预计将继续扩大。
报告相关内容节选:




【特别说明】1)内容概况部分为我司关于该研究报告核心要素的提炼与展现,内容概况中存在数据更新不及时情况,最终出具的报告数据以年度为单位监测更新。2)报告最终交付版本与内容概况在展示形式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最终交付版完整、全面的涵盖了内容概况的相关要素。报告将以PDF格式提供。
第一章政务云行业相关概述
第一节 政务云行业定义及特征
一、政务云行业定义
二、行业特征分析
第二节 政务云行业商业模式分析
第三节 政务云行业主要风险因素分析
一、经营风险分析
二、管理风险分析
三、法律风险分析
第四节 政务云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行业管理体制
二、行业相关标准
三、行业相关发展政策
第二章2025年政务云行业经济及技术环境分析
第一节 2025年全球宏观经济环境
一、当前世界经济贸易总体形势
二、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展望
第二节 2025年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一、2025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
二、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展望
三、经济环境对政务云行业影响分析
第三节 2025年政务云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第四节 2025年政务云行业技术环境
第三章中国政务云行业经营情况分析
第一节 政务云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一、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二、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第二节 政务云行业供给态势分析
一、2020-2025年中国政务云行业企业数量分析
二、政务云行业企业所有制结构分析
三、政务云行业企业注册资本情况
四、政务云行业企业区域分布情况
第三节 政务云行业消费态势分析
一、2020-2025年中国政务云行业消费情况
二、2020-2025年中国政务云行业消费区域分布
第四节 政务云行业消费价格水平分析
第四章2025年中国政务云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政务云行业竞争格局
一、行业品牌竞争格局
二、区域集中度分析
第二节 政务云行业五力竞争分析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客户议价能力
第三节 政务云行业壁垒分析
一、人才壁垒
二、经营壁垒
三、品牌壁垒
第四节 政务云行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第五章政务云行业上游产业链分析
第一节 上游行业发展现状
第二节 上游行业发展趋势
第三节 上游行业对政务云行业影响分析
第六章政务云行业下游产业链分析
第一节 下游需求市场发展概况
第二节 下游需求市场发展趋势
第三节 下游需求市场对政务云行业影响分析
第七章2020-2025年政务云行业各区域市场概况
第一节 华北地区政务云行业分析
一、华北地区区域要素及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二、2020-2025年华北地区需求市场情况
三、2025-2031年华北地区需求趋势预测
第二节 东北地区政务云行业分析
一、东北地区区域要素及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二、2020-2025年东北地区需求市场情况
三、2025-2031年东北地区需求趋势预测
第三节 华东地区政务云行业分析
一、华东地区区域要素及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二、2020-2025年华东地区需求市场情况
三、2025-2031年华东地区需求趋势预测
第四节 华中地区政务云行业分析
一、华中地区区域要素及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二、2020-2025年华中地区需求市场情况
三、2025-2031年华中地区需求趋势预测
第五节 华南地区政务云行业分析
一、华南地区区域要素及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二、2020-2025年华南地区需求市场情况
三、2025-2031年华南地区需求趋势预测
第六节 西部地区政务云行业分析
一、西部地区区域要素及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二、2020-2025年西部地区需求市场情况
三、2025-2031年西部地区需求趋势预测
第八章政务云行业主要优势企业分析
第一节 华三
一、企业简介
二、企业经营状况及竞争力分析
第二节 华为
一、企业简介
二、企业经营状况及竞争力分析
第三节 阿里
一、企业简介
二、企业经营状况及竞争力分析
第四节 华云
一、企业简介
二、企业经营状况及竞争力分析
第五节 腾讯云
一、企业简介
二、企业经营状况及竞争力分析
第九章2025-2031年中国政务云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第一节 2025-2031年中国政务云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一、政务云行业发展驱动因素分析
二、政务云行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三、政务云行业需求前景预测
第二节 政务云行业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政务云行业研究结论
二、行业发展策略建议
三、行业投资方向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