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市场调研在线

您的位置: 首页 > 调研报告 > 建筑建材 > 涂料 >

2024-2030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涂料
分享:
复制链接

2024-2030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2018-2023 年) 在战后蓬勃发展的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中,高技术产业的兴起是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从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抢占世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成为世界经济竞争的主要领域。近 50 年来,世...

  • 783690
  • 博研咨询&市场调研在线网了解机构实力
  • 010-62665210、010-62664210、18811791343、400-186-9919
  • service@cninfo360.com

我公司拥有所有研究报告产品的著作权,我们从未通过任何第三方平台代理销售或授权其开展业务咨询。当您购买报告或咨询业务时,请认准“博研咨询”,及官方网站市场调研在线(www.cninfo360.com)。若要进行引用、刊发,需要获得博研咨询的正式授权。

  • 报告目录
  • 研究方法
报告简介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2018-2023 年) 在战后蓬勃发展的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中,高技术产业的兴起是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从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抢占世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成为世界经济竞争的主要领域。近 50 年来,世
报告目录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8-2023年)

在战后蓬勃发展的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中,高技术产业的兴起是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抢占世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成为世界经济竞争的主要领域。近50年来,世界科技园区以其独特的空间布局形态、独特的运行管理机制和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成为发展高技术产业最成功的模式之一。

  我国的高新区是在面临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各国不断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国内不断深化改革、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倡导、建设并发展起来的。

  从1991年第一批国家高新区正式建立以来,国家高新区不断扩围,截止到202082日,国家高新区总数已达114家,遍布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20年国家高新区营业总收入达203万亿元,其中55家成为千亿俱乐部成员;实现增加值58万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达10%以上。如今,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更是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引擎。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网发布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8-2023年)认为,为了加快推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20年科技部印发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该《规划》在发展目标中提到,十四五期间,着力提升国家高新区产业竞争力。培育一批新的产业业态,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园区的主导产业,现代服务业占有较大比重,传统产业得到优化和升级,产业质量明显提高,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其中,培育形成15个左右规模超过1000亿元、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8-2023年)》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市场的分析由大入小,从宏观到微观,以数据为基础,深入的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行业在市场中的定位、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行业发展现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市场动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重点企业经营状况、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相关政策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链影响等。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8-2023年)》还向投资人全面的呈现了各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公司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行业相关项目现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未来发展潜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投资进入机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风险控制、以及应对风险对策等。

[正文目录] 网上阅读:http://wwwcninfo360com/  

 

1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相关概述

  11 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界定

    111 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

    112 高新技术产业的范围划定

    113 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

  12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定义特征

    121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定义

    122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基本特征

    123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园模式

    124 高新技术园区的发展类型

  13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历程

 

2   2012-2020年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分析

  21 世界高新技术园区总体发展状况

  22 世界成功高新科技园的发展特点

    221 区位优势

    222 创新机制

    223 人力资源

  23 世界一流高新科技园开发建设分析

    231 成功科技园区评判标准

    232 开发建设关键要素

    233 开发模式分析

    234 开发流程分析

  24 世界高新科技园区管理模式分析

    241 管理模式主要类型分析

    242 管理模式发展特点分析

  25 世界高新科技园区运营分析

    251 土地开发机制

      土地开发是高科技园区建设中的基本工作。对政府主导发展的高科技园区来说,土地开发需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确立园区土地开发的主体,即是由园区管理当局负责还是由专门的开发公司负责土地开发,以及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二个问题是许多园区为了吸引工业项目,不得不采取低于土地开发成本的价格出让土地以吸引外资,但由此导致的成本亏损由谁承担?

      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在土地开发过程中把政府管理和市场化运作较好地结合了起来。新竹是台湾当局主管的高科技园区,园区基础设施的投资被列入台湾中央政府的财政预算,由政府全额投资。园区管理局下设建管组和营建组负责土地开发事项,但本身并不直接开发土地,而是采取招投标形式发包园区的土地开发工程,以降低开发成本。建管组负责土地征收拆迁、地籍管理、工业区和住宅社区规划、土地拨用借用产权登记、土地厂房、住宅的出售和出租等管理事项。营建组负责建筑工程和公用设施的规划、设计、招投标、概算编制控制核对、验收和维护等事项。

      开发区的生命力在于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潜力,土地开发服务于经济发展,因此土地开发的成本效益分析必须综合经济发展带来的税收和就业等社会收益。据了解,为吸引投资,新竹也采取了低于成本价的方式对外出租厂房。园区管理局负责基础设施的投资,至1999年底已投入214亿台币,但每年通过土地/厂房出租得到的租金仅5-6亿台币。很明显,新竹园区土地开发的成本和收益是不平衡的。但按照同期累计的工业销售额估计,新竹园区的税收远远超过了基础设施的投入。如1999年新竹园区的基建投资达30多亿台币,但2000年新竹园区的工业销售额超过了9000亿台币。由于新竹园区是台湾当局主管的园区,投入与产出(税收)均由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因此新竹园区管理局本身不需要承担由土地开发和转让而导致的负债问题。

      由上可见,即便是市场经济体制,政府给予土地开发的补贴对园区的发展来说也是合理的和必不可少的。补贴有两种形式,一种来自政府预算,另一种是采取市场经济机制下的政府保护价形式。前者以新竹科学工业园区为代表,后者以新加坡为代表。当然,政府在补贴土地开发的同时,也应重视通过市场化运作降低土地开发的成本。如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的工程建设采用招投标形式,裕廊开发公司通过扩大土地开发面积取得经济效益等。

    252 招商机制

      从发展机制来看,开发区可以分为内生型和外生型,两类开发区在招商机构设置和招商活动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内生型开发区的发展动力来自于自身的竞争优势。投资来源早期以政府采购为主,后期以资金和公司衍生为主。硅谷是典型的内生型开发区。外生型开发区,初期以廉价劳动力参与国际劳动分工,后逐步演变为引进-消化-出口模式。跨国公司、海外学人是外生型开发区的主要招商对象,其招商机制较为成熟,有各种招商机构和招商活动。

      1营建招商网络平台

      招商具有相当的综合性,既是土地开发商出售和出租土地和厂房的商业行为,又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与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和方法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招商机构既有管理职责,又有园区用地营销的任务。具有较大的权威性和一致性的招商机构网络平台是提高招商效率的重要因素。

      营造跨部门的招商网络平台有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核心机构必须权限大、层次少、人员精、效率高,也就是说拥有统管全局并对开发区事务做出自主决策的权利。从事决策与执行决策的层次要尽量精简,办事人员要高素质,精明强干;行政工作效率高,办事雷厉风行、立竿见影,不拖泥带水。营造跨部门的招商网络平台另一个重要条件是管理工作法律化、规范化、一元化,搞好管理工作不仅要立法,使各项管理工作法律化、规范化,而且立法要具体化、明细化,具有可操作性。新加坡和台湾在这方面作的比较好,不仅有完备的立法,还有详细具体的实施细则,如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范围、各项收费标准、工资制度等等,都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这样,依法管理、照章办事,管理程序趋于规范化。

      新加坡的招商组织机构为新加坡经济发展局,隶属于新加坡贸工部管辖,经国会立法并颁布后才成立,为半独立的法人机构,并在海外设有驻外机构。该局拥有法律赋予的充分的行政权力,负责制定投资政策法令、开展咨询服务、对外宣传推广、与前来投资的客商洽谈投资项目、审查投资申请等。局内各职能机构职责分明,职员有职有权,只要是属于权限范围内的事,无需请示汇报,可以自己决断,因此工作效率非常高。外商在与经济发展局驻外机构接洽得到同意后,只需在机场停留一天时间,经济发展局就可以为外商办妥所有手续。因此,新加坡的招商组织经验就是在权威机构-经济发展局内部形成一个跨部门的机构网络平台,其成员彼此紧密合作,共同讨论面临的挑战并达成一致性的发展理念,从而保证执行战略规划的连续性、政策的连贯性、适当的灵活性以及为外商服务的一致性。

      2创建园区优良的投资环境

      高科技园区投资环境包括区位、低风险的商务环境、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跨部门的办事机构网络、人力资源和生活环境等要素,每一要素都要接受国际机构的评估。良好的投资环境是高科技园区招商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

      以新加坡为例,其裕廊园区具有以下五大优势:(1)具有战略性的区位。例如国际贸易中心可以提供自由开放的全球贸易环境、良好的贸易基础设施和贸易促进中介机构;国际金融中心拥有大量的商业银行和银行代表处以及国际货币经纪人,提供外汇汇兑和货币市场服务在内的全方位银行服务。(2)低风险的商务环境。包括经济、社会和政治稳定性、政府政策的连贯性、良好的趋势预测和强大的竞争优势。(3)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新加坡的机场和海港连续多年被国际著名机构列为世界最好的机场和海港之一。(4)拥有大量的杰出专家和高技能劳动力。(5)提供优良的生活环境。以良好的投资环境为依托,使裕廊工业区成为世界上最富竞争力的高科技园区之一。

    253 发展路径

      高科技园区设立的目的就是要创建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创新中心,抢占高科技发展的制高点。但一个高科技园区能否真正成为区域创新中心,将取决于它建立之后的发展路径。以下分析新竹和硅谷两种发展路径。

      1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的发展路径

      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成立于1980年代中期,经过了科技引进、人才培训科技生根、市场开拓科技突破、产品创新等阶段的发展,新竹科学工业园区从外生型开发区成功转变为内生型开发区,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十大园区之一。截至2000年底,民间投资占投资总额8836%,外资仅占814%2000年,工业园区的劳动力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多于1/3

      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投资资金来源(单位:亿台币)

      备注:a外资包括之国家-美国、瑞典、德国、瑞士、日本、新加坡、荷兰等。

      b不含其它园区事业。c政府投资事业共计18家,实收资本额:57641亿台币,主要为:联电、台积、世界先进、力晶、旺宏、中德电子、慧智、美台、联合光纤、光罩等10家公司。

      其发展历程可分为两个时期:

  11 “代工时期

    虽然新竹园区的附近有台湾最好的工科大学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以及工业技术研究院,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科研力量仍属薄弱。因此,直至80年代后期,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整体的研发力量不强,大多数厂家主要通过改进工艺流程提高生产质量降低废品率,成为跨国公司一道或者几道工序的专业加工点,或者为跨国公司生产某种零部件以及相关的配套产品,这一时期新竹的生产特点被称之为代工的生产模式。

  12 自主发展时期

    台湾60年代留学美国人数较多,到80年代末期这些人员多数位居美国高科技公司的中高层,面临退休或者被裁员的命运。台湾当局了解到上述情况后,放宽了侨外投资限制,并提供优厚的条件吸引这批人进区投资。1987年台湾引进美国著名半导体生产厂商德州仪器公司的张忠谋任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并引进相关技术人员,开始集成电路技术工艺的研究与开发,不仅提高了电子器件的生产工艺,而且使新竹集成电路的研发和生产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而使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开始在世界上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自1995年前后开始,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才真正走上代工”———自主研发的发展模式。

    2硅谷的内生型发展路径

  21 地方网络的工业体系

    硅谷有一个以地方网络为基础的工业体系,能促进各个专业制造商集体学习和灵活地调整一系列相关的技术。密集的社会网络和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弘扬了不断试验探索和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各公司之间开展激烈的竞争,与此同时又通过非正式交流和合作,相互学习技术和变化中的市场营销方法;松散联系的班组结构鼓励了公司各部门之间以及各部门与公司外的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进行横向的交流。在网络系统中,公司内各部门职能界限相互融合,各公司之间的界限和公司与贸易协会和大学等当地机构之间的界限也已打破。

  22 良好的企业衍生环境

    众所周知斯坦福大学对硅谷的形成曾起过重要作用,但1950年以后硅谷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近来的研究特别强调了硅谷企业衍生机制对促进硅谷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其中费尔查德公司的成长及衍生是一个著名的例子。1947年美国新泽西贝尔实验室的三名工程师发明了晶体管并获诺贝尔奖。1955年三人中的肖克利从美国东部迁居硅谷,就职于贝克曼仪器公司。次年,肖克利成立自己的公司,即肖克利电晶体公司,并网罗了主要来自贝尔实验室的8名优秀工程师。但这些工程师于1957年在费尔查德卡米拉协助下又成立了费尔查德半导体公司(中译为仙童公司),其中的诺伊斯发明了集成电路。后来这些工程师又分道扬镳创建自己的公司。今天硅谷半数重要的半导体公司如英特尔(1971年发明微处理器)、先进微设备、全国半导体等均可追溯到费尔查德公司。硅谷这种良好的企业衍生机制,一方面不断产生信息革命的核心技术,另一方面构成硅谷持续发展的动力。

    90年代以来,硅谷的企业衍生进一步扩散到台湾的新竹,推动了新竹向内生型高科技园区的转化。

    254 创建以产业群为特色的经济空间

      近年来,国际上有关产业群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正方兴未艾。哈佛大学教授波特认为群就是属于不同产业但是彼此关联的公司的地理集聚。群的组成部分还有知识生产机构(包括大学、研究机构和工程设计公司)、中介机构(包括经纪人和咨询顾问)和客户。硅谷具有驱动力的群是:计算机/通讯业、半导体/半导体设备业、软件、生物科学、国防/空间科学、创新服务业和专业服务业,吸纳了硅谷近40%的就业人口。群是动态发展的,过一段时间,现存的群将转换,新的群将从区域人才和科技培养基中生长出来。因特网产业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崛起中的因特网群是由现存群的公司组成,包括计算机/通讯业、软件业、金融和零售业等,还包括新的“dot com”产业。

      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是继硅谷之后又一个成功的高科技园区,其成功的原因得自于以IT产业群的形成。该园区以集成电路的生产为核心,首先形成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的产业链,同时囊括相关的晶圆材料、电脑及周边、通讯、光电半导体、精密仪器等产业。园区集中了311家企业,年营业额达9283亿台币。受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营业额负增长28%,为6619亿台币。园区与台湾的清华大学、交通大学为邻。这两所大学拥有学生18000余人,除了提供优秀人力之外,还在人才培训上给予园区厂商充分支援。毗邻园区的还有著名的工业技术研究院,设有电子、光电、电脑与通讯、材料、机械、化工、能源与资源等7个研究所,以及航天、测量、生物医药工程、工业安全卫生等4个研究中心。该院以技术转移或成立衍生公司的方式,在园区内成立的公司已超过30家。园区内另有台湾当局设立的三个实验室,分别为高速电脑中心、同步幅射研究中心与太空计划室。其他研究单位尚包括精密仪器发展中心、晶片设计制造中心以及设立于交通大学校区内的毫微米实验室,这些研究单位与区内厂商密切合作,共同进行研发工作。

    255 科技园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联动发展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高科技园区是一种新的产业空间,其发展必然对区域城市体系的空间重构起重要影响。但在世界各国和地区科技园区的发展过程中,工业化和城市化两者之间的关系表现得比较复杂,形成以下两种不同的基本模式。

      自发型城市化模式,以硅谷为代表

      硅谷位于旧金山以南,涉及4个县和圣何塞市的范围,长48公里,宽16公里,面积达数百平方公里。1950年代时期,硅谷还是以农村为主。70年代起,随着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硅谷迅速转变为城市化地区。1980年硅谷地区的人口有180万,至2000年人口增至246万,增长了367%,占旧金山大都市区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其原因是同期硅谷的就业人口从90万增至1418万,增长了576%。但由于硅谷是自发形成的高科技园,加上又是跨行政区界线发展的产物,城市规划的传统一直很弱,因而硅谷目前面临着较严重的城市发展问题,如房价上涨、交通阻塞、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等等。

      有计划的城市化模式

      园区的发展由政府投资,园区有明确的空间范围,因此也有完善的城市规划,通过园区的发展带动人口的增加。这种类型又可以分为两种亚类。

      第一种亚类以前苏联时期建设的新西伯利亚城和日本的筑波科学城为代表。其特点是国家集中投资,规模较大,以科学研究为主。但不论是新西伯利亚城还是筑波,由于缺乏高科技产业,城市人口的增加都比较缓慢。

      第二种亚类以台湾的新竹科学工业园、台南科学工业园区和韩国的光州技术城为代表,特征是产学研一体化,有较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功能,但园区的总体规模不大。台湾新竹、台南两个园区的规模均只有6平方公里左右,园区土地主要用于生产、基础设施和绿化,生活用地很少。目前在新竹园区的就业人口已达10万,但大量职工只能住在园区的周边地区,造成通勤时间的交通拥挤。

      章 2014-2018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环境分析

  31 经济环境

  32 产业环境

 

4   2011-2020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分析

  41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战略意义

    411 高新区的发展与国家经济的未来

    412 高新区的发展与创新型国家建设

    413 高新区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源地

  42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综述

    421 中国高新区的主要发展阶段

    422 “十一五国家高新区发展综述

    423 国家高新区发展成就阐述

    424 国家高新区发展现状分析

  43 2014-2018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运行分析

    431 园区经济运行状况

    432 园区企业发展状况

      2020年,全国114家高新区共有71180家企业纳入统计,共实现营业总收入1996489亿元、工业总产值1513676亿元、净利润124436亿元、上缴税额110431亿元、出口创汇4133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8%149%191%137%83%

      鉴于2020年新升级的9家高新区无2015年的相关统计数据,涉及高新区2020年数据与上年比较时,均以2015年统计的105家高新区的同口径数据进行比较。

      2020年,高新区园区生产总值(GDP)达到630635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比重达到111%,其中35家高新区的园区生产总值占所在城市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0%;高新区出口创汇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22096亿美元)的比重为187%。各项指标所占比重较上年均有所提高。

      2020年,高新区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和工业增加值率均保持稳定,分别为62%191%。高新区企业技术收入达到151411亿元,比上年增长266%;技术收入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为76%,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从企业技术收入结构上看,技术转让收入为2695亿元,占技术收入比重为18%;技术承包收入为30213亿元,占200%;技术咨询与服务收入为66578亿元,占441%;接受委托研究开发收入为9813亿元,占65%。服务性技术收入占到企业技术收入的一半以上。

      2020年,国家高新区上报统计的企业总计76万家,共有从业人员15242万人,实现营业总收入229万亿元,工业总产值170万亿元,工业增加值44万亿元,净利润14万亿元,实缴税金12万亿元,出口创汇4272亿美元。高新区实现全口径生产总值(GDP66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为27万亿元。高新区总体上的工业增加值率为259%,净利润率为6%。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53%;工业增加值占同期全国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93%,比2020年占比提高03个百分点;出口创汇占同期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182%

      2012-2020年我国国家级高新区营业总收入走势图

      2012-2020年我国国家级高新区工业总产值走势图

      2012-2020年我国国家级高新区净利润走势图

      2012-2020年我国国家级高新区上缴税额走势图

      2012-2020年我国国家级高新区出口总额走势图(咨询电话:010-62665210)

    433 园区产业结构分析

    434 园区科技创新情况

    435 分区域发展状况分析

  44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布局分析

    441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布局特点

    442 聚集经济及高新技术产业聚群阐述

    443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布局的合理化方案

  45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5   2018年分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状况

  51 广东省

  52 浙江省

  53 江苏省

  54 湖北省

  55 湖南省

  56 安徽省

  57 其他地区

    571 辽宁省

    572 吉林省

    573 四川省

    574 河北省

    575 河南省

    576 内蒙古自治区

 

6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设计分析

  61 产业园区的规划理念与方法

    611 产业园区的发展阶段

    612 产业园区新的规划理念

    613 产业园区的规划方法

  62 影响中外科技园区规划主要理论

    621 技术创新理论

    622 增长极理论与创新扩散理论

    623 空间扩散理论

    624 苗床理论

    625 三元参与理论和五元驱动理论

  63 高新科技园区规划原则

    631 城市定位

    632 项目发展评估

    633 创新环境的创造

    634 区域规划、空间发展模式选择

    635 可持续发展战略

  64 中国高新园区升级的规划思路分析

    641 主题特色型

    642 综合城区型

    643 升级规划启示

 

7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发运营分析

  71 中国高新区开发建设模式分析

    711 高新区主要发展模式

    712 高新区开发模式分析

  72 中国高新区投融资模式分析

    721 初级投融资模式

    722 发展投融资模式

    723 创新投融资模式

  73 中国高新区招商模式分析

    731 高新区招商模式比较

    732 高新区招商模式选择

  74 高新科技园区运营服务模式分析

    741 创新孵化新模式

    742 专业的投融资服务平台

    743 全面的人才服务平台

    744 完善的后勤服务平台

  75 中国高新区管理体制分析

    751 高新区管理模式分析

    752 高新区管理体制的问题分析

    753 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

    754 国外高新区管理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76 中国高新科技园区的运营环境构建

    761 高新科技园区的外部环境建设

    762 高新科技园区的内部建设分析

  77 中国高新区企业集群整合研究

    771 整合背景分析

    772 整合关键要素

    773 整合对策分析

    774 整合案例分析

 

8   国内外高新园区开发运营比较

  81 国内外高新科技园区比较研究综述

    811 目标和功能比较

    812 体制和政府作用比较

    813 发展模式比较

    814 区位选择比较

    815 规划建设比较

    816 主要结论与建议

  82 国内外四大高新科技园区比较分析

    821 产业结构

    822 研发投入

    823 人才政策

    824 风险投资

    825 中介组织

    826 政府支持

  83 国内外高新科技园区建设的经验借鉴

    831 加快风险投资发展

    832 发挥政府采购作用

    833 完善产学研体系

    834 注重培育中小企业集群

  84 中国高新区国际竞争力提升策略

    841 集群效率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强力支撑点

    842 差异化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精髓所在

    843 核心技术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灵魂

      章 2011-2018年国外典型高新技术产业园案例分析

  91 美国硅谷高科技园区

    911 园区概况

    912 主要特征分析

  92 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

    921 园区概况

    922 主要特征分析

  93 印度班加罗尔软件科技园

    931 园区概况

    932 主要特征分析

  94 日本筑波科学城

    941 园区概况

    942 主要特征分析

  95 其他典型园区介绍

    951 爱尔兰国家科技园区

    952 法国索菲亚科技园

    953 美国128公路高技术产业带(硅路)

 

10   2011-2018年国内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分析

  101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科技园区)

    1011 园区概况

    1012 主要特征分析

  102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

    1021 园区概况

    1022 主要特征分析

  103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031 园区概况

    1032 主要特征分析

  104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041 园区概况

    1042 主要特征分析

  105 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051 园区概况

    1052 主要特征分析

  106 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

    1061 园区概况

    1062 主要特征分析

  107 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071 园区概况

    1072 主要特征分析

  108 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081 园区概况

    1082 主要特征分析

  109 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091 园区概况

    1092 主要特征分析

  1010 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0101 园区概况

    10102 主要特征分析

  1011 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0111 园区概况

    10112 主要特征分析

 

11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趋势预测与规划分析

  111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前景趋势分析

    1111 产业园区的趋势预测分析

    1112 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分析

  112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

    1121 发展形势

    1122 总体战略

    1123 重点任务

    1124 保障措施

  113 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十四五发展规划

    1131 规划出台背景

    1132 主要内容介绍

    1133 规划解读分析

  114 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环境建设十四五专项规划

    1141 规划出台背景

    1142 主要内容介绍

    1143 规划解读分析

  115 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案例介绍

    1151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3年)

    1152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专项规划(2009-2018年)

    1153 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

    1154 益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十四五发展规划

    1155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3年)

 

12   博研咨询::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政策解析

  121 世界各国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扶持

    1211 立法支持

    1212 财政投入支持

    1213 实施税收优惠激励政策

    1214 实施特殊的信贷优惠政策

    1215 开辟风险投资渠道

  122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政策环境分析

    1221 国家高新区政策环境综述

    1222 各地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1223 国家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奖励政策

    1224 中国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取向

  123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税收政策研究

    1231 国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借鉴

    1232 制约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问题

    1233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探讨

  124 《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解读

    1241 政策出台背景

    1242 主要内容介绍

    1243 政策解读分析

  125 国家层面相关政策法规

    1251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暂行办法

    1252 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1253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1254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1255 关于进一步加强火炬工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指导意见

  126 地区层面相关政策法规

    1261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意见

    1262 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认定申报暂行办法

    1263 安徽省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暂行办法

    1264 浙江省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1265 海南省鼓励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暂行)

.........................

精选报告

在线订购
×

报告信息 价格

2024-2030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783690查看

收货信息

温馨提示

1、您也可以下载《2024-2030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按订购单里的说明将您的订购信息填写好发送给我们;
2、如有变更,请与我们客服取得联系,联系电话:400-186-9919,联系邮箱:service@cninfo360.com;
3、报告为客户内部参考使用,不得将报告内容进行公开、出版、转让、出售。
下载订购单
提交订单
QQ客服

QQ客服

全国免费热线

400-186-9919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