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司拥有所有研究报告产品的著作权,我们从未通过任何第三方平台代理销售或授权其开展业务咨询。当您购买报告或咨询业务时,请认准“博研咨询”,及官方网站市场调研在线(www.cninfo360.com)。若要进行引用、刊发,需要获得博研咨询的正式授权。
- 报告目录
- 研究方法
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RankineCycle,简称ORC)是一种利用低沸点有机工质替代传统水蒸气的热力循环技术。通过吸收低温余热或废热,ORC系统可以将热量转化为电能,适用于工业余热回收、地热发电、太阳能热发电以及生物质能等领域。与传统的蒸汽朗肯循环相比,ORC系统能够在更低温度范围内高效运行,从而为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截至2024年,中国ORC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的市场规模已达到约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3%。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和节能减排政策的支持,以及工业领域对余热资源化利用需求的持续增加。从行业应用来看,钢铁、水泥、化工等高能耗行业的余热回收是ORC系统的主要市场,占据了总市场份额的65%以上。随着地热能开发的加速和技术成本的下降,ORC系统在分布式能源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增多。中国ORC低温余热发电系统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市场竞争格局尚未完全形成。行业内企业数量超过100家,其中既有专注于技术研发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也有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数2024年国内ORC系统的平均装机容量为1.8MW,单套设备的价格区间在1500万至3000万元之间,具体价格取决于系统规模和技术复杂度。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国产ORC设备的技术水平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关键部件如膨胀机和换热器的设计制造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部分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从市场需求角度看,未来几年内,中国ORC低温余热发电系统行业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速。预计到2028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约为18%。推动这一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一是“双碳”目标下,各行业对节能减排技术的需求显著增加;二是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普及;三是ORC技术的成本进一步降低,使其经济性优势更加明显。行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ORC系统的初始投资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中小型企业的推广速度。由于不同应用场景的热源条件差异较大,ORC系统需要进行定制化设计,这增加了研发和生产难度。行业标准体系尚不完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可能影响用户信任度。展望中国ORC低温余热发电系统行业的发展趋势将呈现以下几个特点:技术创新将成为核心驱动力,尤其是在提高系统效率、降低成本和增强可靠性方面。例如,新型高效膨胀机的研发和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有望大幅提升ORC系统的性能。随着产业链的逐步完善,国产化率将进一步提高,从而减少对进口设备的依赖。多元化应用场景的拓展将成为行业增长的新引擎,除了传统的工业余热回收外,ORC系统在海洋温差发电、垃圾焚烧发电等领域的潜力也将被逐步挖掘。中国ORC低温余热发电系统行业正处于由技术导入期向快速成长期过渡的关键阶段。凭借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的多重利好,该行业有望在未来几年实现跨越式发展,并在全球范围内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博研咨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超临界CO2发电系统行业市场竞争现状及产业趋势研判报告》共八章。首先介绍了超临界CO2发电系统行业市场发展环境、超临界CO2发电系统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超临界CO2发电系统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超临界CO2发电系统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超临界CO2发电系统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超临界CO2发电系统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超临界CO2发电系统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超临界CO2发电系统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章超临界CO2发电系统行业概述
第一节 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相关概述
一、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基本原理
二、CO2物理性质及优势
三、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优点及应用领域
第二节 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发展历程
第三节 超临界CO2发电系统特点
一、超临界CO2发电系统概述
二、超临界CO2发电系统组优势
第二章国外超临界CO2发电系统市场发展概况
第一节 全球超临界CO2发电进展
一、全球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展概述
二、全球主要国家超临界CO2发电项目进展
第二节 美国能源部超临界CO2发电项目分析
一、桑迪亚国家实验室(SNL)
二、太阳能光热发电Sun Shot项目
三、超临界转化电力(STEP)项目
四、燃煤电站项目
第三章2020-2025年中国超临界CO2发电系统环境分析
第一节 行业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一、全球经济形势
二、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三、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第二节 行业相关政策、法规、标准
第四章超临界CO2光热发电技术发展分析
第一节 当前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发电关键技术
一、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物性及换热规律掌握
二、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系统运行状态的精确控制
三、高速超临界二氧化碳涡轮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
四、高效紧凑换热器的设计制造
五、耐高温高压、耐腐蚀材料的开发
第二节 当前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研究进展
第三节 当前超临界CO2燃煤发电系统研究进展
一、S-CO2燃煤锅炉研究进展
二、S-CO2燃煤发电系统研究进展
第四节 当前超临界CO2太阳能发电系统研究进展
一、塔式太阳能发电应用现状
二、S-CO2塔式太阳能发电系统研究进展
第五节 当前超临界CO2光煤互补发电系统研究进展
一、光煤互补发电技术研究进展
二、S-CO2光煤互补发电系统研究进展
第六节 当前超临界CO2发电系统存在问题研究
一、S-CO2燃煤发电系统存在的问题
二、S-CO2光煤互补发电系统存在的问题
三、S-CO2太阳能发电系统存在的问题
第七节 未来超临界CO2发电系统技术趋势
第五章超临界CO2发电系统市场特性分析
第一节 中国超临界CO2发电系统发展进展
第二节 超临界CO2发电系统SWOT及预测分析
一、超临界CO2发电系统优势
二、超临界CO2发电系统劣势
三、超临界CO2发电系统机会
四、超临界CO2发电系统风险
第六章中国超临界CO2发电系统发展现状
第一节 中国超临界CO2发电系统市场最新动态
第二节 中国超临界CO2发电系统典型应用案例
一、“十四五”期间超临界CO2发电可推广场景
二、青海海西地区50MW超临界CO2示范项目
第七章全球及中国超临界CO2发电系统重点企业及竞争格局
第一节 美国Echogen Power System(EPS)公司
一、企业概述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企业经营分析
四、发展战略分析
第二节 美国NET Power公司
一、企业概述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企业经营分析
四、发展战略分析
第三节 美国Concepts NREC
一、企业概述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企业经营分析
四、发展战略分析
第四节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述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企业经营分析
四、发展战略分析
第五节 中船(重庆)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述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企业经营分析
四、发展战略分析
第八章中国超临界CO2发电系统投资环境与风险
第一节 未来超临界CO2发电系统市场应用分析
一、舰船发电领域的应用
二、核能发电领域的应用
三、太阳能热发电领域的应用
四、燃煤发电领域的应用
第二节 超临界CO2发电系统市场存在问题分析
第三节 超临界CO2发电系统投资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