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公司拥有所有研究报告产品的著作权,我们从未通过任何第三方平台代理销售或授权其开展业务咨询。当您购买报告或咨询业务时,请认准“博研咨询”,及官方网站市场调研在线(www.cninfo360.com)。若要进行引用、刊发,需要获得博研咨询的正式授权。
- 报告目录
- 研究方法
2024-2030年中国用户侧储能行业市场发展规模及未来趋势预测报告
博研咨询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用户侧储能行业市场发展规模及未来趋势预测报告》共十二章。首先介绍了用户侧储能行业市场发展环境、用户侧储能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用户侧储能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用户侧储能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用户侧储能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用户侧储能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用户侧储能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用户侧储能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正文目录
第一章用户侧储能发展基本概况
第一节 用户侧储能的基本概况
一、用户侧储能的基本原理
二、用户侧储能的优劣势
三、用户侧储能发展所存在的难题
第二节 储能电站的用户分类
一、负荷有很明显的峰谷变化
二、负荷相对比较稳定,无峰谷特征
三、高能耗错峰用电,谷电比例高
第三节 用户侧储能的政策环境分析
一、“十四五”规划相关政策分析
二、各地方政府相关政策分析
第四节 用户侧储能的商业模式
一、独立运营模式
二、光储充一体化模式
三、微电网运营模式
第二章用户侧储能对电网和电力市场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 用户侧储能对电网的影响
一、削峰填谷
二、电网灵活性
三、电网可靠性
四、容量配置
五、检修维护
六、管理调度
第二节 用户侧储能对电力市场的影响
一、电量
二、电力现货市场
三、电力市场参与主体
四、电力辅助服务市场
第三节 用户侧储能的可行性分析
一、商业用户用电特性和储能可行性分析
二、工业用户用电特性和储能可行性分析
三、非居民用户用电特性和储能可行性分析
四、各类用户发展储能的可行性分析总结
第三章用户侧储能走热推动中国储能行业发展
第一节 用户侧是国内电化学储能应用的最大市场
一、国内电化学储能应用分布
二、国内电化学储能新增项目应用分布
第二节 分布式光伏发展催生储能需求
一、2019-2024年中国分布式光伏并网装机容量
二、2019-2024年中国户用光伏并网数量
第三节 用户侧价格机制日益完善
第四节 用户侧储能的主要应用形式
一、以工商业储能用户为主
二、“光伏+储能”拥有较大经济性
三、多种新型模式逐渐发展
第四章新型电力系统下的用户侧储能发展分析
第一节 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趋势
一、海量设备及其状态监测
二、分布式电源广泛接入
三、源网荷储互动,控制难度增大
四、用户需求与电能质量要求提高
第二节 新型电力系统的特点
一、绿色高效
二、柔性开放
三、数字赋能
第三节 “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
一、新型储能发展的基本原则
二、新型储能的发展目标
第四节 新型电力系统下用户侧储能的发展前景
一、整体利好用户侧储能行业发展
二、用户侧储能发展方兴未艾
三、多领域用户侧建设备受关注
第五章用户侧储能的主要应用场景及项目分析
第一节 用户侧储能的应用场景分类
一、按用户端分类
1.充电站
2.工业园区
3.数据中心
4.通信基站
5.交通工具
6.商业设施
7.其他应用场景
二、按应用方式分类
1.需求侧响应
2.微电网应用
3.移动式储能系统
第二节 用户侧储能的项目模式
一、储能系统设计
1.储能和分布式电源的定容配置
2.用户侧储能工程实施方案
3.用户侧储能的运营模式及效益评估
二、储能定容关键问题
1.新能源出力预测
2.负荷模拟
3.利用方式选择
4.优化目标确定
三、储能定容流程
第六章中国用户侧储能行业市场发展分析
第一节 全球用户侧储能发展概况
一、美国用户侧储能发展概况
二、德国用户侧储能发展概况
三、英国用户侧储能发展概况
四、日本用户侧储能发展概况
第二节 中国用户侧储能市场发展分析
一、中国用户侧储能市场发展概况
二、2019-2024年中国用户侧储能渗透率
三、2019-2024年中国用户侧储能装机规模
四、2019-2024年中国用户侧储能占比情况
第三节 中国用户侧储能区域分布情况
一、京津冀区域用户侧储能分布
二、长三角区域用户侧储能分布
三、珠三角区域用户侧储能分布
四、其他区域用户侧储能分布
第三节 中国用户侧储能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一、中国用户侧储能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二、中国用户侧储能上游市场分析
三、中国发电侧储能下游市场分析
第四节 中国用户侧储能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一、中国用户侧储能行业市场集中度
二、中国用户侧储能行业企业竞争格局
1.系统集成方
2.第三投资方
3.服务供应方
4.其他
第七章中国各地区的用户侧储能发展概况
第一节 华北地区
一、华北地区的电价政策
二、华北地区的峰谷电价差异
三、华北地区的用户侧储能补贴
四、华北地区的用户侧储能典型案例
第二节 华东地区
一、华东地区的电价政策
二、华东地区的峰谷电价差异
三、华东地区的用户侧储能补贴
四、华东地区的用户侧储能典型案例
第三节 华南地区
一、华南地区的电价政策
二、华南地区的峰谷电价差异
三、华南地区的用户侧储能补贴
四、华南地区的用户侧储能典型案例
第四节 华中地区
一、华中地区的电价政策
二、华中地区的峰谷电价差异
三、华中地区的用户侧储能补贴
四、华中地区的用户侧储能典型案例
第五节 西南地区
一、西南地区的电价政策
二、西南地区的峰谷电价差异
三、西南地区的用户侧储能补贴
四、西南地区的用户侧储能典型案例
第六节 西北地区
一、西北地区的电价政策
二、西北地区的峰谷电价差异
三、西北地区的用户侧储能补贴
四、西北地区的用户侧储能典型案例
第八章中国用户侧储能的整体收益分析
第一节 用户侧储能的盈利模式
一、峰谷电价差
二、降低变压器容量费
三、需求侧响应
四、辅助服务
五、其他
第二节 不同投资成本的用户侧储能收益测算
第三节 典型省市用户侧储能的收益测算
第九章大工业用户侧储能系统的经济性分析
第一节 大工业用户储能系统成本分析
一、初始投资成本
二、更换成本
三、运营成本
第二节 大工业用户储能系统收益分析
一、变压器容量收益
二、电费收益
第三节 电池储能系统经济性分析
一、各省市大工业用户电网售电价格
二、四种用户侧电池储能的成本及参数
1.铅碳电池
2.钠硫电池
3.铁锂电池
4.液流电池
三、四种用户侧电池储能系统投资收益分析
1.四种电池储能系统的全投资 IRR
2.四种电池储能系统的全投资 NPV
3.国内各地区大工业用户储能经济性分析总结
第四节 大工业用户侧储能的敏感性分析
一、放电时间的影响
二、能量转换效率的影响
三、峰谷价差的影响
第十章用户侧储能电站投资与建设分析
第一节 中国用户侧储能电站建设概况
第二节 用户侧储能电站的投资要点分析
一、关于投资用户侧储能电站的政策导向
二、用户侧储能峰谷电价分析
1.一般工商业电价
2.大工业电价
三、储能电站系统成本分析
1.锂离子电池度电成本
2.铅碳电池度电成本
第三节 用户侧储能电站的建设要点分析
一、接入方式
1.单一配变就地集中式接入
2.多配变就地分布式接入
3.多配变混合接入
4.多配变集中接入
5.高压接入
二、功率和容量
三、储能效率
四、电芯并联损耗
第十一章中国用户侧储能行业主要企业经营分析
第一节 广东电网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企业经营业务
三、企业主要产品
四、企业发展战略
五、典型项目分析
第二节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企业经营业务
三、企业主要产品
四、企业发展战略
五、典型项目分析
第三节 利星行能源(昆山)有限公司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企业经营业务
三、企业主要产品
四、企业发展战略
五、典型项目分析
第四节 宁波前开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企业经营业务
三、企业主要产品
四、企业发展战略
五、典型项目分析
第五节 深圳深源技术能源有限公司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企业经营业务
三、企业主要产品
四、企业发展战略
五、典型项目分析
第六节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企业经营业务
三、企业主要产品
四、企业发展战略
五、典型项目分析
第七节 北京京能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企业经营业务
三、企业主要产品
四、企业发展战略
五、典型项目分析
第八节 正泰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企业经营业务
三、企业主要产品
四、企业发展战略
五、典型项目分析
第九节 深圳市长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企业经营业务
三、企业主要产品
四、企业发展战略
五、典型项目分析
第十节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企业经营业务
三、企业主要产品
四、企业发展战略
五、典型项目分析
第十二章中国用户侧储能市场前景与规模预测
第一节 研究总结
第二节 中国用户侧储能市场前景分析
一、中国用户侧储能市场发展前景
二、中国用户侧储能发展趋势分析
第三节 中国用户侧储能市场容量预测
一、2024-2030年中国用户侧储能渗透率预测
二、2024-2030年中国用户侧储能装机规模预测
第四节 中国用户侧储能行业风险分析
一、产业政策风险
二、宏观环境风险
三、市场风险分析
四、技术风险分析(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