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司拥有所有研究报告产品的著作权,我们从未通过任何第三方平台代理销售或授权其开展业务咨询。当您购买报告或咨询业务时,请认准“博研咨询”,及官方网站市场调研在线(www.cninfo360.com)。若要进行引用、刊发,需要获得博研咨询的正式授权。
- 报告目录
- 研究方法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行业调查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0年)
国家高新区和产业化基地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将为“十四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提供强大支撑。截至**,我国启动了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东湖等三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家高新区总数达到83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72家,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48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259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35家,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58家,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已初步形成了布局较为合理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
据中国市场调研在线发布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行业调查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0年)显示,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及园区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化能力亟待加强,对推动产业整体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核心装备等掌握不足,产业化环境建设工作与国家重大科技计划的衔接有待加强,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亟需进一步完善。
截至**,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发展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税收优惠,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减免,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全面实施。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取得新突破,股权激励、鼓励企业创新创业的财税支持、技术转让税收激励、科技金融、非上市公司股权代办等政策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先行先试。创业板正式启动,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支持的重点。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行业调查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0年)》在多年高新技术产业园行业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行业市场的发展现状,通过资深研究团队对高新技术产业园市场资讯进行整理分析,并依托国家权威数据资源和长期市场监测的数据库,对高新技术产业园行业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研分析。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发布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行业调查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0年)》可以帮助投资者准确把握高新技术产业园行业的市场现状,为投资者进行投资作出高新技术产业园行业前景预判,挖掘高新技术产业园行业投资价值,同时提出高新技术产业园行业投资策略、营销策略等方面的建议。
正文目录
第1章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相关概述
1.1 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界定
1.1.1 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
1.1.2 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
1.1.3 高新技术产业的判断标准和类型
1.2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定义特征
1.2.1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定义
1.2.2 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实质内涵
1.2.3 高新技术开发区特点及功能
1.2.4 发展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价值
1.3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历程
1.3.1 国外高新技术科技园区的发展历程
1.3.2 国内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产生及发展阶段
第2章 2019-2024年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分析
2.1 世界成功高新科技园的发展特点
2.1.1 区位优势
2.1.2 创新机制
2.1.3 人力资源
2.2 世界一流高新科技园开发建设分析
2.2.1 成功科技园区评判标准
2.2.2 开发建设关键要素
2.2.3 开发模式分析
2.2.4 开发流程分析
2.3 世界高新科技园区管理模式分析
2.3.1 管理模式主要类型分析
2.3.2 管理模式发展特点分析
2.4 世界高新科技园区运营分析
2.4.1 土地开发机制
2.4.2 招商机制
2.4.3 发展路径
2.4.4 创建以产业群为特色的经济空间
2.4.5 科技园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联动发展
第3章 2019-2024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环境分析
3.1 经济环境
3.1.1 国际宏观经济运行
3.1.2 中国经济运行现状
3.1.3 中国经济发展展望
3.2 金融环境
3.2.1 国际市场金融环境分析
3.2.2 国内金融市场运行现状
3.2.3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
3.2.4 高新区金融服务环境建设策略
3.3 产业环境
3.3.1 中国高技术产业运行状况
3.3.2 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规模
3.3.3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
3.3.4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问题
3.3.5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建议
3.3.6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形势
3.3.7 “十四五”中国高技术产业展望
3.4 用地环境
3.4.1 国土资源量及利用状况分析
3.4.2 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状况
3.4.3 高新区土地集约化利用状况
3.4.4 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情况
第4章 2019-2024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分析
4.1 中国国家高新区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4.1.1 孵化功能
4.1.2 集聚功能
4.1.3 扩散功能
4.1.4 示范功能
4.2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运行状况
4.2.1 国家高新区开发建设规模
4.2.2 国家高新区最新排名状况
4.2.3 我国高新区发展情况回顾
4.2.4 国家高新区营业收入规模
4.2.5 高新区加快培育新兴业态
4.2.6 高新区大力践行绿色发展
4.2.7 高新区战略位势显着提高
4.3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创新状况
4.3.1 高新区着力打造创新环境
4.3.2 高新区推进科技企业孵化
4.3.3 高新区吸引培育创新人才
4.3.4 高新区创新资金持续投入
4.3.5 高新区加强科技合作交流
4.3.6 高新区创新产出硕果累累
4.3.7 高新区创新能力提升策略
4.4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发展状况
4.4.1 高新区承载大众创新创业
4.4.2 高新技术企业汇聚高新区
4.4.3 高新区畅通企业融资途径
4.4.4 高新区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4.5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布局分析
4.5.1 高新区布局的类型
4.5.2 高新区布局的原则
4.5.3 高新区布局影响因素
4.5.4 高新区布局存在的问题
4.5.5 优化高新区布局的建议
4.6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转型发展分析
4.6.1 高新区转型发展内涵与基本态势
4.6.2 高新区转型升级状况回顾
4.6.3 高新区转型发展的突出问题
4.6.4 高新区转型发展面临的挑战
4.6.5 高新区转型发展路径选择
4.7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面临的问题
4.7.1 产业趋同较为明显
4.7.2 科技型中小企业重视不够
4.7.3 园区产业配套能力不足
4.7.4 对园区发展的认识不够
4.8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建议
4.8.1 制定园区发展规划
4.8.2 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4.8.3 发展生产性高端服务业
4.8.4 提升园区服务支撑能力
4.8.5 提升管委会服务水平
4.8.6 找准高新区发展着力点
4.9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宏观发展趋势分析
4.9.1 新业态
4.9.2 新空间
4.9.3 新组织
第5章 2019-2024年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状况
5.1 京津冀地区
5.1.1 京津冀高新区发展状况
5.1.2 建立高新区联盟的必要性
5.1.3 京津冀高新区联盟的定位
5.1.4 设立高新区联盟的基本原则
5.1.5 高新区联盟合作内容和任务
5.1.6 京津冀高新区联盟合作机制
5.1.7 高新区联盟需注意的问题
5.2 辽宁省
5.2.1 高新区经济运行现状
5.2.2 高新区企业发展态势
5.2.3 高新区发展问题
5.2.4 高新区发展措施建议
5.3 广东省
5.3.1 高新技术产业现状
5.3.2 高新区企业状况
5.3.3 高新区重点任务
5.3.4 高新区发展目标
5.4 浙江省
5.4.1 高新技术产业现状
5.4.2 高新区发展状况
5.4.3 主要高新区介绍
5.5 江苏省
5.5.1 高新技术产业现状
5.5.2 高新区发展意义
5.5.3 高新区发展状况
5.5.4 高新区转型困境
5.5.5 高新区转型建议
5.6 湖北省
5.6.1 高新技术产业现状
5.6.2 高新区发展状况
5.6.3 高新区发展战略
5.7 安徽省
5.7.1 高新技术产业现状
5.7.2 高新区发展现状
5.7.3 市县高新区分析
5.8 河南省
5.8.1 高新区发展现状
5.8.2 市县高新区分析
5.8.3 产业发展规划
5.9 其他地区
5.9.1 湖南省
5.9.2 四川省
5.9.3 山东省
5.9.4 江西省
第6章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设计分析
6.1 产业园区的规划理念与方法
6.1.1 产业园区的发展阶段
6.1.2 产业园区新的规划理念
6.1.3 产业园区的规划方法
6.2 影响中外科技园区规划主要理论
6.2.1 技术创新理论
6.2.2 增长极理论与创新扩散理论
6.2.3 空间扩散理论
6.2.4 苗床理论
6.2.5 三元参与理论和五元驱动理论
6.3 高新科技园区规划原则
6.3.1 城市定位
6.3.2 项目发展评估
6.3.3 创新环境的创造
6.3.4 区域规划、空间发展模式选择
6.3.5 可持续发展战略
6.4 中国高新园区升级的规划思路分析
6.4.1 主题特色型
6.4.2 综合城区型
6.4.3 升级规划启示
第7章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发运营分析
7.1 中国高新区开发建设模式分析
7.1.1 高新区主要发展模式
7.1.2 高新区开发模式分析
7.2 中国高新区投融资模式分析
7.2.1 初级投融资模式
7.2.2 发展投融资模式
7.2.3 创新投融资模式
7.3 中国高新区应用PPP融资模式
7.3.1 PPP融资模式的概念及产生
7.3.2 PPP融资模式的特征及应用
7.3.3 我国PPP融资模式的发展状况
7.3.4 高新区运用PPP模式的必要性
7.3.5 高新区推行PPP融资模式的建议
7.4 中国高新区招商模式分析
7.4.1 高新区招商模式比较
7.4.2 高新区招商模式选择
7.5 高新科技园区运营服务模式分析
7.5.1 创新孵化新模式
7.5.2 专业的投融资服务平台
7.5.3 全面的人才服务平台
7.5.4 完善的后勤服务平台
7.6 中国高新区管理体制分析
7.6.1 高新区管理模式分析
7.6.2 高新区管理体制的问题
7.6.3 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建议
7.6.4 国外高新区管理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7.7 中国高新科技园区的运营环境构建
7.7.1 高新科技园区的外部环境建设
7.7.2 高新科技园区的内部建设分析
7.8 中国高新区企业集群整合研究
7.8.1 整合背景分析
7.8.2 整合关键要素
7.8.3 整合对策分析
7.8.4 整合案例分析
第8章 国内外高新园区开发运营比较
8.1 国内外高新科技园区比较研究综述
8.1.1 目标和功能比较
8.1.2 体制和政府作用比较
8.1.3 发展模式比较
8.1.4 区位选择比较
8.1.5 规划建设比较
8.1.6 主要结论与建议
8.2 国内外四大高新科技园区比较分析
8.2.1 产业结构
8.2.2 研发投入
8.2.3 人才政策
8.2.4 风险投资
8.2.5 中介组织
8.2.6 政府支持
8.3 国内外高新科技园区建设的经验借鉴
8.3.1 加快风险投资发展
8.3.2 发挥政府采购作用
8.3.3 完善产学研体系
8.3.4 注重培育中小企业集群
8.4 中国高新区国际竞争力提升策略
8.4.1 提升集群效率
8.4.2 差异化发展
8.4.3 自主创新核心技术
第9章 2019-2024年国际典型高新技术产业园案例分析
9.1 美国硅谷高科技园区
9.1.1 园区概况
9.1.2 资源优势
9.1.3 发展现状
9.1.4 发展特色
9.1.5 运行机制
9.1.6 经验借鉴
9.2 北卡罗来纳州三角研究园
9.2.1 发展概况
9.2.2 园区特色
9.2.3 管理模式
9.2.4 经验借鉴
9.3 英国剑桥科技园
9.3.1 园区概况
9.3.2 运营管理
9.3.3 园区成功因素
9.3.4 政府支持情况
9.3.5 发展经验借鉴
9.4 法国索菲亚科技园
9.4.1 园区概况
9.4.2 资源禀赋
9.4.3 产业集群发展
9.4.4 园内企业状况
9.4.5 发展机制保障
9.4.6 经验借鉴
9.5 德国海德堡科技园
9.5.2 建设规模
9.5.3 投资主体
9.5.4 园区发展特点
9.5.5 园区国际合作
9.6 日本筑波科学城
9.6.1 园区概况
9.6.2 发展特色
9.6.3 基础设施
9.6.4 再创发展
9.6.5 经验借鉴
9.7 印度班加罗尔软件科技园
9.7.1 园区概况
9.7.2 发展特色
9.7.3 运行环境
9.7.4 投融资模式
9.7.5 经验借鉴
9.8 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
9.8.1 园区概况
9.8.2 规划建设
9.8.3 发展特点
9.8.4 运行状况
9.8.5 政策支持
9.8.6 经验借鉴
9.9 其它典型园区介绍
9.9.1 政府主导型园区
9.9.2 大学主导型园区
9.9.3 其他类型园区
第10章 2019-2024年国内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分析
10.1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10.1.1 园区基本介绍
10.1.2 园区经济作用
10.1.3 相关政策分析
10.1.4 园区运行现状
10.1.5 发展指数分析
10.1.6 品牌发展规划
10.1.7 互联网跨界融合
10.2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0.2.1 园区基本介绍
10.2.2 园区运行现状
10.2.3 经济运行状况
10.2.4 知识产权状况
10.2.5 园区行动方案
10.2.6 “十四五”规划
10.3 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0.3.1 园区基本介绍
10.3.2 相关优惠政策
10.3.3 创新产出能力
10.3.4 主要经济指标
10.4 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
10.4.1 园区基本介绍
10.4.2 运营状况分析
10.4.3 园区发展状况
10.5 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0.5.1 园区基本介绍
10.5.2 相关优惠政策
10.5.3 运营状况分析
10.5.4 体制优势分析
10.5.5 知识产权状况
10.5.6 布局虚拟现实
10.5.7 园区发展规划
10.6 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0.6.1 园区基本介绍
10.6.2 园区发展历程
10.6.3 运营状况分析
10.6.4 园区发展计划
10.7 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0.7.1 园区基本介绍
10.7.2 园区相关政策
10.7.3 园区发展历程
10.7.4 园区运营现状
10.7.5 专利申请状况
10.8 兰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0.8.1 园区基本介绍
10.8.2 园区优惠政策
10.8.3 园区发展现状
10.8.4 园区实力排名
10.8.5 园区投资领域
10.9 广东清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0.9.1 园区基本介绍
10.9.2 园区产业导向
10.9.3 园区相关政策
10.9.4 园区发展现状
10.9.5 经济运行情况
10.9.6 专利申请状况
10.10 昆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0.10.1 园区基本介绍
10.10.2 相关政策法规
10.10.3 园区发展现状
10.10.4 未来发展目标
10.11 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介绍
10.11.1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10.11.2 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0.11.3 宝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0.11.4 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0.11.5 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